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抽身 (第2/2页)
恶,只剩下彻底的平静。 “臣这副皮囊,能暂解殿下相思之苦,是臣的荣幸。”他唇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讥诮,微微颔首,动作依旧优雅,却似拂去尘灰般疏离。 “只是这场游戏,臣玩腻了。”然后挥了挥衣袖朝外走去,说罢,他再未多看她一眼,拂袖转身,衣袂带起一阵微寒的风,径直朝外走去。 那眼神平静得可怕,比严冬的风雪更刺骨,甚至比他们最初相互试探、利益权衡时更加遥远。 她心底莫名一空,被这无声的疏离刺得微微一颤。 她习惯了他的进攻、他的索取、甚至他带着怒意的侵占,却唯独不习惯他这般彻头彻尾的、将她视若无物的抽离。 “沈复,你!” 她几乎不假思索地厉声喝止,试图用惯有的威仪拽住他渐行渐远的脚步,“沈复!你敢走!” 而他脚步未顿,身影转眼已没入门外廊影之中,连一丝回音都未曾留下。 聚文阁内骤然寂静,只余她一人立在凌乱的书架前,气息未平。 几次深长的呼吸后,翻涌的心绪才被强行压下,她的目光无意识地垂落,正触及那幅滚落脚边的画轴。 画卷无声摊开,画上男子的眉眼清冷如霜——乍看是像他的,细瞧下去,却终究不是他。 她俯身去拾,指尖触及微凉木质的刹那,几不可察地一颤。 画卷上眉目清晰,笔笔分明——顾平川。这个名字浮上心头,并未掀起太多的惊涛骇浪。 她有时也会想,自己这般放不下,究竟是因为顾平川其人,还是只因他是她人生中第一个“求而不得”? 这份惦念,缠绕至今,与其说是情,不如说已成执。 思绪及此,她不再放任自己沉溺于回忆。顾平川当年既触逆鳞,便再无回头路。既然无法与她同归,那便只能请他赴死。 她向来清醒,情爱二字,从未迷过她的眼。 她比谁都清楚,顾平川不死,秘密一旦泄露,死的便是她自己。那份浅薄的喜欢,在生死利害面前,轻得不值一提。 待心绪彻底落定,她抬手将那幅画轴重新卷起,置于书架高处,如同将那段往事彻底封存。 转身欲离时,目光无意间掠过沈复方才站立的位置,空余一室寂静。 就在这时,她注意到那书架上,几册卷宗并未完全合拢。 鬼使神差地,她走近前去。 指尖拂过封皮,是《东都吏部翰林院官员考评纪要(天佑十五年·秋)》。 天佑十五年秋……那正是顾平川初入翰林,锋芒初露,也是她与他相识之初的年岁。 她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。北齐使团已然抵达东都,朝堂上下为此事忙得人仰马翻,他身为中书令,肩负重责,此刻竟潜入这聚文阁翻阅陈年旧档……此等行径,实在反常。 一个清晰的念头如冷电般窜过脑海,他来查这些旧档,目标难不成是在查顾平川旧案? 可此案关键卷宗早已被处理干净,理应尘埃落定。 沈复究竟是如何察觉端倪? 她心神不宁地向外走去,脑海中反复思忖着沈复的意图,一时未留意脚下门槛。 一脚踏空。 身体骤然失衡的瞬间,她本能地惊呼出声,却已来不及稳住身形。 脚踝处传来一阵钻心的剧痛,紧接着是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向前倾倒。膝盖重重磕在冷硬的石阶上,手掌也擦过粗糙的地面,火辣辣地疼。 这一摔,似乎不仅伤了筋骨,更仿佛惊散了魂魄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