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560 (第1/2页)
颂》 啊,但愿有一口美酒, 一口曾在地窖冷藏多年的美酒! 人一尝就会想到花神,想到葱绿的酒乡, 想起舞蹈、恋歌和丰收季节的欢狂。 啊,要是那杯酒带有南国的热气, 红如人面,充满灵感之泉的真味, 珍珠的泡沫在杯沿浮动, 能把嘴唇染得绯红, 我就会一饮而尽,悄然离开尘寰, 随你隐没在幽暗的林间。——约翰·济慈,第二节 大抵上过英国抒情诗的文青们,都不能够忘记约翰·济慈的,这位多灾多病且贫穷,也许在爱情上也十分失意的诗人在1819年4月,在他刚刚满二十三岁的晚上,在汉普斯提德的一座花园里写下了这首诗。 济慈在这座郊区的花园里,听到了奥维德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夜莺的永恒歌唱,感到了生命有限,便把死亡和那看不见的夜莺永恒婉转的歌声相对照。 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一对矛盾,即夜莺所代表的绮丽秀美、清新可爱的想像世界与诗人所处的庸俗、虚伪和污浊肮脏现实世界的矛盾。 在想像世界中处处是音乐、美酒、朦胧光影下的宁静,而现实世界则处处是焦躁、病痛和不安。 但是这苦与乐又是一个统一体。 约翰·济慈的声音现在听起来就像摩押人路得在古代一个下午,在以色列的田野里听到的一样振聋发聩,让人耳目一新。 而此刻的裴砚晨,在拍下爆灯键的那一瞬间,让程晓羽如同看到了病入膏肓的约翰·济慈在汉普斯提德的那座孤寂花园中,大声的吟诵。 如同一只萤火虫飞向太阳,带着自我毁灭的奋勇与激昂。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,生命是漫长的,它大约有四千七百三十万分钟,足够你挥霍。但生命又是短暂的,因为在你年华老去记忆模糊的时候,这一生中叫你印象深刻的闪光点,应该屈指可数。 对于裴砚晨来说,这瞬间即逝的十几分钟是她值得铭刻于脑海深处的沉潜,是生命篇章的华丽句读。 她在聚光灯下,在万千惊愕的眼神中,在不可置信的愕然下,拍下了爆灯键,然后带着微笑,如同白日的焰火,又一次轻轻问道:“那么,同学我想问下Lebensngerschicksalschatz这个词应该怎么翻译合适?” 这段对话叫现场的观众与嘉宾万分的懵懂。 站在雪宝布偶服里的程晓羽,感觉复杂的闭上眼睛,沉声说道:“直译的话,应该翻译成:这辈子的珍宝,或者是值得终身珍惜的人,但根据语境,如果是我,我会翻译成‘天作之合’。” 几乎和那天两人在图书馆里的对白如出一辙。 裴砚晨站在嘉宾台上笑着对程晓羽说了:“谢谢!” 那微微的笑容似梨花般的风露淡雅。 叫程晓羽在这闷热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丝清凉。 但演播厅中的气氛有些莫名的凝重,弥漫着一股“发生了什么事情,怎么突然会变这样?”的不知所措。 掌控节奏的黄何说道:“现在还有两盏灯,让我们来看雪宝的下一条短片。” 大屏幕上浮现四个字:“理想女生!” 程晓羽依旧被俏皮的雪宝遮着,屏幕上看不见他的样子,只能看见他背后的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